首页

vivi调教视频免费

时间:2025-05-24 17:38:02 作者:杭州空港口岸今年首条国际全货机航线开通 浏览量:11370

  中新网宁波2月23日电(林波)“要睏冬至夜,要吃三十夜,要嬉十四夜。”在浙江宁波象山,素有“元宵过十四不过十五”的传统。

  牡蛎、瘦肉、香干粒、笋丁……2月23日,在“象山大厨”许根明的手中,各式“颗粒”依次倒入锅内烧煮,煮熟后拌上薯粉、食盐,石浦地道美食——糊粒羹便出炉了。

制作完成的糊粒羹。 林波摄

  冒着阵阵氤氲香气,大家“一拥而上”,讨要糊粒羹。

  所谓“糊粒羹”,即为一种食物,将各种小菜切粒,倒入锅内烧煮而成,一般用虾仁、牡蛎、鱼肉、蛏肉等海鲜为原材料,口感鲜美嫩滑。

  农历正月十四日的晚餐,石浦每家每户都会做糊粒羹、吃糊粒羹,吃了十四夜糊粒羹,寓意新的一年会聪明、发财。

  据象山县渔文化研究会副研究员丁建东介绍,“十四夜”吃糊粒羹习俗源于明代,一直流传至今。

  丁建东表示,据传戚继光带兵驻扎在东门岛时,倭寇突然进犯石浦,驻石戚家军以最快速度将准备过节的食材切成粒状,再用淀粉搅拌成糊,吃完“糊粒”后上阵杀敌,终获大胜。

小朋友讨要糊粒羹。 吴婧媛供图

  由此,石浦的孩子们会自带碗筷,在十四夜走上七户人家要糊粒羹,主人笑脸相迎每人一瓢,串门越多越聪明,讨糊粒羹的人越多,主人家越会发财。

  “很好吃,每年十四夜的时候都会吃糊粒羹。”今年12岁的石浦居民宋晨拿着自带的碗筷,向不同的人家讨要糊粒羹。

游客领取糊粒羹。 林波摄

  “太有意思啦,糊粒羹味道非常鲜美。”来自上海的游客李晓忠表示,听闻象山独特的渔文化后,他非常向往。为此,他抓住春节假期的“尾巴”,自驾感受当地风俗。

  如今,石浦的糊粒羹分为两种:一种是咸的,象征着五谷丰登;还有一种是甜的,象征着红红火火。

糊粒羹制作现场。 林波摄

  当日,当地在石浦海丰广场上立起一口“大明第一锅”,为现场游客免费赠送糊粒羹,让他们了解象山人“元宵过十四不过十五”的传统习俗。(完)

【编辑:黄钰涵】

展开全文
相关文章
【两会声音】港区全国人大代表陈帆:以自身所长,服务国家所需

今年上半年,陕西靶向发力,聚焦实体经济发展,甄选省级重点项目643个、市级重点项目(包含省级)4400多个,项目数量在2022年高基数的基础上保持增长,创近5年历史新高。而在省级重点项目总盘子中,产业类项目占八成以上,达519个,数量占比较去年大幅提升。

湖南华容临时安置点:灾后心理疏导有序开展

有关举措已在持续出台。去年11月底,中国人民银行等8部门联合印发通知,推出支持民营经济的25条具体举措,持续加强民营企业金融服务。今年初,中国多部门又联合发文,对个体工商户实施分型分类的“精准滴灌”政策帮扶。

黑龙江赴粤推介夏季旅游 邀客畅游“一城三线”

从制作方法上看,元宵一般是将馅料和好后切成小方块,蘸上水,在盛满糯米面的笸箩内滚,一边滚一边洒水,使其自然沾满糯米面滚成圆球。

云南禄丰发生3.9级地震 多地有震感

中国十佳服装设计师屈汀楠表示,中国国潮并不是简单的中华元素堆砌,也不是简单的复古中国风,要深入挖掘中华文化的故事,并运用现有的语言表达,让用户感受中国国潮带来的独特产品和文化体验。(完)

“2024共创未来香港青年内地交流团”来沪参访

2022年4月26日,背着装有《马可·波罗游记》、威尼斯市旗、中国平安香囊等物品的双肩包,在家人、朋友们的欢送下,维娜从威尼斯的拉扎莱托·纳沃岛启程,先后穿越斯洛文尼亚、克罗地亚、塞尔维亚、保加利亚、格鲁吉亚、伊朗、土库曼斯坦、乌兹别克斯坦、吉尔吉斯斯坦、俄罗斯、哈萨克斯坦等国,最终抵达中国。

相关资讯
热门资讯